close

過太久才打所以我忘記老師穿啥了


好像也是運動風


夏天果然不適合穿套裝


 


 


1.思考轉移 「孫臏兵法」


2.基督教善惡


3.尼采「上帝之死」、「迷失的一代」


4.佛教概論-「信仰」(提問)


5.哲學講話


 


 


 


1.思考轉移


 


所謂孫子其實有兩個


一個是孫武春秋人也,而孫子兵法中的孫子,即孫臏,是孫武的後代,戰國軍事家


而不列入九流十家是因為「弭兵」的思想。


相關成語:弭兵之會


弭兵之會的 [] 有平息、停止之意,所以「弭兵」可說是息兵、停止戰爭的意思,


與「休止干戈」意思相同。


 


孫子相關事蹟:「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心」


讀過國文應該看過文言文,白話文自己翻


總之就是一句話


 


帶兵帶人,重要的是帶心


 


 


這次重點是這邊


孫臏教田忌與齊威王賽馬


 


1.        下等馬與上等馬


2.        上等馬與中等馬


3.        中等馬與下等馬


結果三戰兩勝


 


 


重點不是「」,而是「不輸


 


而第一個雖然一定輸,但其實對方是勝之不武


 


上週國文報告三國赤壁之戰,也有提到這一點,對於孫子兵法的結語為:


 


孫子兵法不只是戰爭的智慧,諸如管理、心理、資源的利用、後勤補給、敵情、敵方心理的觀察;乃至於決策、爭天下。


本書雖為兵書,但在許多篇章中,強調戰爭的代價、也強調戰爭對國家、人民的影響。戰爭在孫子的思想中,只是解決事情的「下下策」。善用管理方法、外文計謀才是好的方式。


 


 


---------------------------------------------------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


(請問下一句)


 


 


天使與惡魔中


聖方濟會-(法蘭西斯會)遵從柏拉圖 較於傳統,所以奧古斯丁在它晚期時重建它,


聖道明會 (兩者對立)


皆為中世紀教會的派別


 


天使與惡魔因為評價沒很高所以我沒看,不過電影有伊旺所以我會看 


 


 


延續上週


 


自由


我不想起床,就不要起床


我不想起床,我阻止自己不要起床


這是所謂意志自由


 


善:我做我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我去做


惡:不該做的事我做了、該做的我不做       


藉於道德、法律的約束,實際上是好事,但道德上是壞事


若做了就是所謂的以惡制惡


 


例如有人惡事寫


要懲罰所有犯罪人士


 


但是這其實是善事,只是因為法律道德關係,所以你才覺得這是惡事


 


讓我想到蜘蛛人跟蝙蝠俠


實行著自己所謂的正義,但在旁人看來也不一定是。


 


死亡筆記本的夜神月


讓罪犯死亡而被警方注意而追緝


而還是有像女主角這種認為他是對的人出現


 


還有剛鍊的斯卡


對國家鍊金術師報仇


對他來說是他對神的信仰,是他的正義


但對愛德來說他只不過是牽連他人以報仇之名


 


 


------------------------------------------------我要成為新世紀的神......經病-------------------------------------------


 


 


尼采


「存在主義」


反對傳統→因傳統哲學無法解決人心中的困惑


 


上週沒細想,老師解說後才更加瞭解尼采的文章


 


我承認我錯了


想細點我大概也是屬於存在主義的人


有一部份認同他的說法


 


 


尼采一直在思考


「人出生之後都朝著同一個目的地-死亡


那人來到這世上做啥」


 


 


「上帝之死」的「之死」,其實是指「不要把神擺在人之上」


人是靠自己


上帝死了,人才能提昇自己的思想


 


「人有了知識,道德開始敗壞。」


這裡的「知識」是指夏娃亞當食的智慧之果


 


例如 


當幼稚園的一男一女玩親親我們會得很可愛


那是因為他們還沒體會到性這知識


 


 


人若只是認為神救人,人死後一定會回歸上帝


那人就沒什麼努力的必要,沒有價值


 


即使一個人一生為非做歹,只要在最後對教會懺悔,還是可以回歸上帝。


那人一生都為非作歹也可以,反正只要最後懺悔就可以得到原諒。


這是什麼道理


 


讓我想到康斯坦丁,他為了死後能上天堂所做的所有事。


 


 


還有十二國記裡的升紘,做了許多天理不容的事情,只要挑戰上天的存在,


但陽子隱瞞身份討閥他,並非因為上天旨意,而是自己的選擇。


 


 


生命本身就是成長、延續、累積力量和追求力量本能,在缺乏力量意志的地方,就是沒落(墮落)。


 



 


 


--------------------------------------每個人要走的路,都是自己選(葉問)---------------------------------


 


佛教概論


佛母(亦稱明妃)(女身)金剛(男身)


不近女色是大乘佛教


 


藏傳佛教中有個修行法為男女雙修


就是陰陽雙修拉


是種很高層次的修行


為密教才有


所以才有很多騙色的案例


 


 


讓我想到達文西密碼


為啥會聯想到看過的人應該會知道


 



唐卡


其實還蠻好看的這張


 


 


密法歡喜佛


 


 



 



相關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052209729


我覺得那路人才該打,回應得人也挺激動,看看就好


http://www.falundafa.org/book/chibig5/zfl_5.htm


一大串,不過還是有看得必要拉


http://tw.myblog.yahoo.com/jw!IvKxJ5KTR0BszDYdvh2LRn2HsAMD/article?mid=4&sc=1


 


 


 


 



 


鳩摩羅什


為絲綢之路上的第一位譯經人。與南北朝時的真諦、唐朝的玄類和不空,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翻譯家。


他在中國有弟子三千,著名的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睿,當時稱為「什門四聖」。


鳩摩羅什由西域經絲綢之路進入中原地區,為發展佛學和促進西域與中原之間的文化交流有重大貢獻。


 


 


教理:四聖諦 1. 2. 3. 4.


苦諦:是要人們正確地認識苦惱以及眾生所面臨的苦惱。


集諦:是正確地認識苦的原因和理由。


滅諦:是滅去苦惱之後的正常狀態。


道諦:是要使有苦惱而無益的心,轉向無苦惱而有益的理想境界的方法。


 


基本架構:三法印


1.諸行無常 2. 諸法無我3.寂靜涅槃


 


四法印:三法印+一切皆空印


 


三法印(法是指佛法,印是標誌。法印是指佛教的標誌,乃是證明為真正佛法的標準,也是佛法的特徵。)


 


諸行無常:一切現象都是活動不固定的,是不停地生滅變化的。


(諸法即一切現象,「行」可以說是活動,無常就是變化不固定)


 


諸法無我:一切現象是沒有不變的實體存在。


(我,即是不變的實體之義。)


 


涅槃寂靜:如果不以修證上來說,涅槃寂靜是說一切現象本來就是無常無我的,如果就修證上來說,涅槃寂靜是貪嗔痴煩惱止息的安穩無苦寂靜的內心狀態。


 




四聖諦總說,就只是一個「」字。「集」是苦之因,「滅」是苦法盡,「道」是苦法盡的方法。所以也可以說,四聖諦為「苦諦」、「苦集諦」、「苦滅諦」、「苦滅道諦」。


 


三法印、四聖諦,無非是在述說著「緣起」,所以「緣起」思想是佛教的核心思想。


 


 


緣起論


因「」合和


為何你會為父母之子、為何會與戀人分手


一切因「」,而「緣」很快就沒了


看待一切沒必要太執著,把握那一霎那,就算過了也不用太執著


 


怎麼跟蘇格拉底(電影)說得差不多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22912473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010901608


 


 


 


 


三善道  1.天道 2.地道 3.(阿)修羅道


三惡道  1.畜生道 2.餓鬼道 3.無間道


 


(阿)修羅是指道德不好但有福報的人,例如恐怖份子、黑道大哥,可是有福報例如錢。


無間道是無「時間覺」、「空間覺」,所以痛苦是無止境無終結


 


黑潔明的彼岸花龔齊因為在世時殺人無數,死後也完全不知悔改,落入無間永不超生,永生的業火,直到悔改。


 


這裏,沒有天地,沒有日月,也沒有春夏秋冬。
除了那些憤恨的罪人靈魂,和無止境的黑,這地方什麼都沒有。


 


 


 


 


 


 


 


這週好忙,心得很晚才打,我有心得減肥的趨勢了。


而且我真的都推薦一些言情小說是怎樣。


算了,言情小說好看阿


 


不過十二國記不算言情小說倒是真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koya 的頭像
    yukoya

    Under The Sea

    yuk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